WFU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圖片來源:https://bbs.iiyi.com/thread-1448302-1.html

最近電視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十分火紅,在朋友的力薦下我也按時收看了幾個單元。劇中望子成龍的家長跟身心俱疲又不敢違逆父母的小孩這種故事典型,讓我想起了一個以前的小患者,姑且叫他小凱吧 ! 小凱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現今少子化的家庭,是爸媽的獨生子,當然也背負著家裡相當大的期許。在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放學後除了例行的補習:英文、數學等,還有著充實的課外活動:鋼琴、小提琴、書法、美術等。如果考試結果不如預期,回家又要聽父媽的苦心教誨 斥責教訓了…。
當時媽媽發現寶貝兒子頭頂禿了一塊,形狀不太規則,馬上帶孩子去看皮膚科醫師。醫生給開了一些生髮藥物,眼看頭髮長出一些,過一陣子又變禿了,狀況似乎繼續惡化而且擴大速度很快。歷經多個醫院求治,最終輾轉
到了我的診間。在詳細的問診及檢查後,我看進小凱的瞳孔裡,兩顆應該是清澈靈暇的雙眼裡透露出不該是這個年紀的蒼茫。本著醫師的第六感,或者是職業病吧?! 在示意媽媽先離場後我跟小凱小聊了一會兒課業的苦悶跟父母管教的壓力,終於讓我猜出小凱罹患的是「拔毛癖」。
拔毛癖是一種強迫症行為,盛行率為0.5~3.5%,平均發病年齡為10~13歲。臨床上是一種反覆、習慣性、不自覺的拔頭髮所導致的禿頭。最常見的拔毛區為頭髮,也可能波及睫毛、眉毛、恥毛或其他體毛;仔細檢查掉髮的部位,頭髮並非連根拔起,而是參差不齊、長短不一。在小朋友以小男生較常見,可視為跟吸吮手指類似的行為,大部分長大後會痊癒。在青少年跟成人的話,女生較常見,是一種較嚴重且常常難以治療的精神問題,常常伴隨著憂鬱症、焦慮症及強迫症。
以小凱的狀況來看,來自父母、學校或朋友間的心理壓力應為主因。在正確且有效的疏導後,大部分病患的頭髮都可以長回原貌。其實有時治療壓力的製造者(父母)還能更快地解決病情。當然不是每個病人都是能有很好的疏導管道,這時其他的治療,包括藥物(如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專轉介精神科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催眠治療等都可獲得相當的效果。

只是拔毛癖容易復發 (根本的壓力源的解除才是王道呀 ! ),因此長期的追蹤,加上預防性的治療,才能維持良好的結果。